冬山風箏館
  • 宜蘭縣冬山鄉安平村安中路35號 (冬山國小)
  • 03-9590316

想知道為什麼冬山鄉被稱為「風箏的故鄉」嗎?走一趟位於冬山國小校內的冬山風箏館,就可以揭開謎底了。

在這裡可以知道風箏緣起的身世之謎,可明白冬山國小一群老師是如何把風箏發展成為冬山鄉的特色,也可了解風箏製作的「紮、糊、繪、放」四字箴言,更可以欣賞百子乘龍、虎面風箏的真面目。如果想要憑弔古代英雄關羽、岳飛、文天祥以風箏的形式重現,來這裡就對了。

冬山風箏館室內空間佔地面積約100,主要分為五間主題展示室,有系統地把館藏風箏依照形式、產地、習作過程,分門別類對外展示。館內也收集各種與風箏相關的成品、文獻資料與昇放圖片等。 

第一展示室  
從入門的長廊,穿過巨龍風箏的腳下,有如走進時光隧道。在這裡您將可以解開風箏的「身世之謎」,看到二千多年前風箏如何躍上中國的歷史舞台,並經由中國傳佈到全世界。 


第二展示室
  
冬山鄉如何成為「風箏的故鄉」?怎樣才能做出一只好風箏?什麼是「風箏四藝」?這許許多多的疑問,在第二展示室您將獲得茅塞頓開的解答。
展示牆上展出珍貴的歷史照片,前人對於風箏製作的要素,總結為「紮、糊、繪、放」四字箴言,也就是所謂的「風箏四藝」。


第三展示室
  
「百子乘龍」風箏,以及盤繞的「虎面蜈蚣」風箏,讓您不得不讚嘆風箏師傅的手藝巧思。風箏從中國傳向世界各地,每個地區因為材料、氣候、民俗的不同,風箏造型千變萬化,有中國、日本、韓國以及歐美各式造型風箏,讓人目不暇給。 


第四展示室
  
有系統將風箏分門別類,並詳細解說各類別風箏的結構異同及一些專業名詞,讓參觀者增進不少風箏的專業知識。 


第五展示室
  
以「冬山鄉土情」為題,這裡陳列著冬山國小過去參與歷屆風箏賽的歷史資料,意義非凡。在這裡您可看見關公、史可法、岳飛等歷史人物造型風箏,還有垂掛著長長尾巴的鳳凰、體態優美的美人魚等風箏,甚至連黑松沙士瓶也紛紛出籠,趣味橫生。 


風箏教室  
在風箏主題展示館的出口走廊,設有風箏教室,定期舉辦風箏教學活動,透過現場老師的講解與指導,讓民眾可親自動手體驗風箏DIY的樂趣,也充滿寓教於樂的效果。 


風箏昇放場
  
風箏館戶外還設有一處風箏昇放場,不論是三五好友,或是一家大小,都可以在此盡情地體驗放風箏的樂趣。 


風箏的多變玩法
  
放風箏的樂趣不僅僅只是單純昇放而已,過去有「風吹相咬」的遊戲,是風箏空中纏鬥的擂臺賽。現今的風箏比賽則制定有詳細、嚴謹的規則,包括風箏外型、昇放人數限制等。
近年來特技風箏相當流行,由於特技風箏可自由變換方向,甚至跳起「空中芭蕾」,也帶來風箏世界更多的趣味。


未來展望
  
冬山風箏館的成立,只是一個開端。透過風箏館與外界結合,未來館方將與行政機關、學校、團體、民間公益社團等定期舉行風箏昇放活動,並深入學校、社區進行推廣與風箏製作教學。


風箏的故鄉-冬山鄉
  
「九月九,風吹滿天哮」,農曆九月,台灣吹起著名的「九降風」〔無雨的北風〕,在那秋收冬藏的農閒時節,人們以放風箏為娛樂,漫天飛舞的大小風箏,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景致。這種往日農村生活的閒情愜意,如今您來到宜蘭冬山鄉也都能輕易享受得到。
冬山鄉與風箏緣,主要來自冬山國小的推廣。冬山國小曾多次在全國性比賽中凱旋而歸,漸漸地冬山國小與風箏劃上等號,冬山鄉也成為口耳相傳「風箏的故鄉」。

館址選定冬山鄉風箏活動的發源地-冬山國小新校舍內,使其更具有特殊意義。就地理條件而言,冬山國小鄰近的冬山河親水公園、武荖坑露營區等風景,也都是適合放風箏的場地。

開放時間:週一至週五 上午:08:00~12:00/下午:13:30~16:00

休館日:每週六、日及國定假日,休館日如欲參觀,需團體10人以上並需事先預約。

連絡電話:03-9593504轉1004 先生(星期一~星期五)

預約電話:03-9591105轉135 小姐(星期六、日)

交通資訊

開車前往:

191縣道,靠右以繼續行駛191縣道,於成興路(30鄉道)向右轉,繼續開在宜30鄉道上,香南路向右轉,目的地在右邊。

大眾交通方式:

搭乘宜蘭勁好行巴士【1766】、【紅2】 羅東轉運站-冬山站

搭火車至蘇澳新站轉搭【學52】、【學58】蘇澳新站-冬山國小站

1879】線 台北捷運圓山站-南港展覽館站-冬山站,步行3分鐘

 

影像寫真

冬山風箏館一隅
回上一頁